小朋友爭吵時.....


引用: 親子天下網


媽,妹妹把阿姨送我的水晶球摔壞了……」十歲的如如淚眼汪汪地跑來告狀。
「你好醜,我真高興你沒坐我旁邊。」十二歲的阿鋒挑釁地對弟弟說。
「哥哥打我!」「是他先踩我的!」「我哪有,你亂講!」「閉嘴!你們兩個為什麼不能好好玩在一起?這個禮拜都不准看電視!」爸爸用力將皮包往地上摔,大聲地罵。


當手足戰爭每天在家中上演,使家庭生活更形混亂。在美國《兒童虐待和疏忽》期刊有研究發現,手足爭吵並不如我們想像只是互動的一部分,若沒有適當引導,會讓孩子產生許多焦慮、憤怒和沮喪,尤其是一年大打出手超過五次以上的手足。


但另一方面,許多專家也指出,應更正向看待手足爭吵,因為那有助於孩子長大後面對更複雜的人際互動,他從中學會妥協、處理不同意見、學習幽默和折衷,還有在必要時堅持己見。


一個前提:建立統一的價值體系


談及如何處理手足紛爭之前,行政院衛生署豐原醫院臨床心理師陳怡如強調,父母必須先了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孩子「每次都不一樣」的爭執狀況,才能篤定且堅定的處理。當價值不夠清晰,很容易聽到什麼方法就拿來用,昨天希望哥哥多包容弟弟,今天又覺得兩人應該公平競爭。方法不一致,使孩子感到困惑,無所適從。


但是如何找到合適的價值及方法呢?從事諮商及親職工作的王理書提供一個簡單的判斷方式,「做起來很勉強的方法就是不適合的。」例如,當有人建議手足爭吵時,「不介入」是最高原則,在爭吵的當下,你感覺自己是否能夠「自然而然」不插手?或者是很勉強?如果感覺很不舒服,又很想試試看孩子能否自己處理問題,不妨告訴孩子,「我相信你們可以自己解決,我半小時後回來,」離開那個情境,找到比較舒服的方式嘗試新建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9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