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的事,你要輕輕說







前天晚上去三峽國中演講,最大的收穫是會後主任宣佈下星期三的主講者是 洪蘭 老師。每個星期三晚上Bitbit Cafe不供應晚餐,所以我跟店裡的伙伴們說,下午我們趕趕工,早早把甜點做完,這樣四號晚上就可以一起去聽 洪蘭老師演講。



自己在三峽國中那場演講,當然也提到說話的問題。會後討論中,有家長問,要如何避免大環境所帶給孩子談吐上的不良的影響?每當有人提到這個問題,我總是以自己為例來說明家庭教育對語言的影響。
 
十二歲之前,我在台東縣的成功鎮長大,幾十年前的鄉下雖然樸素,但大環境的語言環境要好到哪裡去是不可能的。我常常在路邊、鄰里之間聽到粗言鄙語,即使不是髒話,但白居易筆下那「嘔啞嘲哳難為聽」的音聲,的確是山鄉居民常有的情調。這點,作家蘇青女士在她的散文中也有生動的描寫。當她從鄉下被父母接回城裡時,說話的方式已被奶媽與日常為伴的山婦同化,大嗓門、粗糙的說話讓她的父母非常頭痛。但如今,即使在首善之區的台北市,語言水準不一,仍是我們生活上的大問題。


有一次我跟庭宜她們在外用餐,隔桌年輕人大聲說話的當中不停有「帶塞」這個辭出現,我問庭宜這句話什麼意思,她答得害害羞羞的,低聲跟我解釋:「就是很倒霉的意思。」雖然,當時我的直覺是這話的不好聽,但最大的感觸倒不完全是字音本身,而是當一個詞被不停反覆在每一個句中時,談話內容變得好空洞。

說話就像走路,語言學家為我們解釋說,「因為」、「所以」、「以及」這類短語具有路標功用,提醒我們有什麼即將來臨,從而大大增加我們向前溝通或閱讀的速度。像這樣每個句子都以「帶塞」開頭,讓人不知該如何憧憬交談的驚喜。

談話不只是用詞與語氣的選擇,內容也很重要。家庭本身如果有好的談話內容,對孩子來說就是最有啟思的教育。雖然小時候我身處的大環境無法給我足夠的營養,但父母是我最親近的學習對象,他們印證了這段話中所說的家庭力量,當然,也因為有好的談話學習,透過閱讀而得的感受才能以語言傳輸表達,這是閱讀與說話之間永遠的活循環。

在這競爭的世界,有三點能使任何年輕男女在起步時佔上風;有禮貌、良好的談吐和讀書的習慣。在寒微的家庭可以養成這些,最昂貴的學校卻未必。
 

去三峽國中後,隔天在市場有位賣菜的家長問我:「到底要怎麼好好跟孩子說話?」我還沒開口,她的伙伴就搶先說:「什麼好好說話,我的孩子不吼是不會聽的。」吼,非常好的一個字,在家裡或學校,高分貝是我們的經常所見,既費神又費力,吼久了,孩子全成了重口味,對份量不夠的溝通全無反應。

我只想提醒父母一件事,「吼」或「好好說話」是一種選擇,不過,請思考後再決定,因為通常一旦開始採用吼的方式來跟孩子說話,這代表的是你得吼一輩子。更重要的是,吼只能表達忿怒與激動,它不適合教導、分享與勸說。所以,如果我們要跟孩子把說話這條路長長遠遠地走下去;該說的話要清楚地說,更要輕輕地說。
 













這些照片是九年前我帶Pony與她南師附小的同學一起做科學功課的留影,無論在任何階段,好好說話都讓我的帶領事半功倍。


 


From: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bubutsai&article_id=16149488


 


 



 


  


這陣子,每次回到婆家,只要小孩一吵鬧,公公總會生氣的對孩子吼,尤其是調皮搗蛋的胖丁總會好奇的到處東摸摸、西摸摸,要不就是開抽屜亂翻東西,或是開電視要看DVD,經常惹得公公大發雷霆,大聲的對他直嚷,不要這樣,不要那樣!每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總會趕緊跑出來,要胖丁向爺爺賠不是,然後,將他帶離現場。


  可是,難道每次都是胖丁的錯嗎?其實不完全是!我承認胖丁是比較調皮、好動,但是,很多時侯,其實是公公誤會他了!例如,有一次,胖丁在大家用餐時,靜靜的跑進廚房,公公一見到他進廚房,馬上尾隨在後,生氣的對他說:「你跑進廚房做什麼,那裏很危險的,你知不知道?!」只見,胖丁一臉委屈,低著頭,小小聲的說:「沒有丫,我只是要拿餐巾紙丫!


  媽咪知道公公不是要對孩子發脾氣,只是單純的擔心胖丁會發生意外,畢竟,廚房裡的菜刀、瓦斯…一不小都會危害到孩子的安全,大人不能不稍加注意。只是,教孩子難道一定要用斥責的方式嗎?!


  曾經跟胖丁爸溝通過這件事,可是,胖丁爸卻認為,這是他爸爸的教育方式,他們從小也是這樣被大小聲的吼,還不是長這麼大了,有什麼不好的呢!


  可是這樣的教法真的不會影響孩子的心靈嗎?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不會影響孩子人格上的發育嗎?


  記得當三個孩子還是小嬰兒時,常常一不小心就受到驚嚇,半夜裏常會哭鬧不停。老人家總會在這個時侯,拿件他們的衣服去收驚。每回去取衣服,收驚師父總是詳細的研究盤子裏米堆的分佈,告訴我們,孩子是受到何方神聖的干擾,才會這般不吃又不睡!通常都是煞到「土煞」比較多,意即,住家附近有人在挖土,建房子,吵到小孩。不過,收驚師父常會在說完一大堆,落落長屬於他們聽得懂的眾多術語之後,再加上一句話:「大人說話太大聲把小孩子嚇到了!」「大人說話太大聲?!」「什麼意思丫?」這句話聽得媽咪又點懂又有點不懂~


  直到有一天,丫媽語重心長的跟媽咪說:「教小孩不用大吼大叫,好好的說,大聲吼,孩子反而聽不下去。」丫媽這席話頓時點醒夢中人。原來,收驚師父說的「大人說話太大聲」是指我們大人對孩子的吼叫聲嚇到了孩子!


  經過丫媽的點醒後,媽咪試著改變自己的教養觀念。以前,一件事情講一次不聽、二次不聽、三次不聽,我就會認為孩子講不聽,耍脾氣,故意裝襲作啞,火氣就像蓄勢待發的活火山,熱氣直冒。當時,總以為高分貝的聲量能引起孩子對事情的注意,如期完成媽咪的要求。可是,說話大聲真的能贏人嗎?真的就能攝伏人嗎?


  後來,媽咪改變了想法,告訴自己,「教孩子要心平意和,要用方法」所以,當孩子盯著電視上正在播放的「水果冰淇淋」看得渾然忘我,完全不理會媽咪要他們把書包放好的要求時,媽咪會關上電視。請他們將書包歸位後,再讓他們繼續看電視。當胖丁和大眼妹在車上為了坐位爭得面紅耳赤時,媽咪會請胖丁將位子讓給妹妹,但是,可不是平白無故的禮讓喔?媽咪會拿樣胖丁愛吃的零食犒賞他,並告訴二個孩子,願意禮讓的人就能領到好吃的零食,現在,兩個小孩總算可以不會再為了爭位子而吵架了!有次兩個孩子為了是要坐媽咪左邊或右邊聽故事吵架,兩個孩子夠無聊了吧!這種事情也可以吵,反正,他們什麼事情都可以吵~當時,實在擺不平他們兩個,乾脆就讓兄妹倆自己去商量算了!起先,兩個人還僵持不下,都堅持要坐在媽咪的右邊,誰也不肯讓誰。還滿臉委屈,頻頻跟媽咪求救,那裏曉得,這次,媽咪是吃了秤鉈鐵了心,不想干涉這兩個人的恩恩怨怨,硬是要他們自己解決。彼此冷戰了幾分鐘之後,大眼妹總算妥協,主動讓出右邊的位子給哥哥。瞧~這不是很和平的解決了問題了嗎?完全不用發脾氣、不用大聲嚷嚷,只要坐在那裏,兩個小孩自己就會去協調了,多輕鬆呀!


  所以,教孩子真的需要大聲嗎?


雖然,現在在教育小孩的過程中,偶爾還是不免會出現擦槍走火的現象,發發脾氣,但是,我總會告訴自己,「大聲的吼叫教不會孩子,只有輕輕的說、慢慢的說,才會教到孩子的心坎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9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