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1.14
同學永森的母親過世,我們為她誦無常經,祝她一路好走。開始誦經前,班長請永森向大家介昭他母親一生的行誼。
永森神情落漠,紅著眼眶,娓娓說出,父母是如何白手起家,感念母親的勤儉,對兒女們的疼愛。在對母親無限的追思之下,永森同時發下心願,如果母親願意再來這個世間的話,那麼就投胎來做他的女兒,再續這段親子情緣。
永森這段母子情深的話語,讓我深受感動。喪禮除了傳統上的哭哭泣泣、道士作法時的鑼鼓喧天之外,也可以如此溫馨、寧靜去懷念一個人。
我喜歡這種感覺,也希望未來,我的孩子們也能用這麼祥和的方式與我道別。
死亡是人生旅程必經的一站,但並非生命的終點,相反的,是另一個起點的開端。
我的學長羅耀明先生在其著作《如果今天就要說再見》曾提到:「往生的意思,簡單說,是再去生了,不是往死,而是往『生』;他沒有死,只是跟這一世的生命告別,再開始另一個生命。」
婆婆在加護病房彌留之際,親戚們看到她靠著呼吸器痛苦地維持著生命,便在耳邊勸告她,妳的身軀己經殘破不堪,放下心中的掛念,跟隨著佛、菩薩去找尋另一個新的身體,展開妳另一個嶄新的人生。
這番話語不啻「往生」的最佳體現嗎!
死生並不恐怖,可怕的是我們對於死亡的到來尚未做好準備,不曉得要如何與親人道別?
死亡是無常的,所以,我們要常常隨念著死亡的到來,才減少對死亡的恐懼並對死亡做好準備。
你做好了與親人說再見的準備了嗎?
我還沒有準備好,不過,很感謝永森以及他的媽媽帶給我的念死無常的生命學習課題,同時,謝謝永森做了一場很棒的人生話別的示範。
希望永森和他的家人能夠節哀順變,早日走出喪親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