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5.22
這週忙著大小瑣碎的事,到處跑來跑去,還要盯胖丁寫功課、做家務、準備晚餐,時間的緊迫,蠟燭兩頭燒,心情不自覺地煩躁不安,按捺不住脾氣,更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三隻小毛頭一點點的爭吵便惹來媽咪急極敗壞的斥責;動作稍微慢一點,媽咪隨即高聲催促。
媽咪絲毫沒有察覺到自己在慌亂中的改變,腦海裡羅列著一長串待辦的家務,深怕稍微怠慢,會影響整個家的日常運作。
直到三隻小毛頭流露著膽怯的眼神,囁嚅地向媽咪抱怨:「馬麻,你好兇喔,為什麼你變得這麼兇?」
三隻小毛頭的真情告白,讓我瞠目結舌。原本慈祥的媽媽在時間的催化下瞬間轉化為兇惡的虎姑婆,媽咪真的變得這麼恐怖嗎?!
親子作家蔡穎卿曾經說過:
「母親心靈上的穩定,決定了一個家庭和樂的氣氛與心靈的安全感。」
Bu Bu 的這段話,讓媽咪憶起小時候的場景,每回,老媽心情低落或是和老爸起爭執,家中的氣氛籠罩在一片低氣壓之中,那幾天,我們全都戰戰兢兢地過著,擔憂一個小小的舉動在無意中觸發老媽的地雷,惹來老媽大小聲的責罵。我們在心中暗自祈禱著:「暴風雨趕快走,快將那個和顏善目的媽媽還給我們吧!」
縱然,我們早就長大成人,為人妻,為人母,當時提心吊膽過日子的深刻感觸至今記憶猶新,難道,三隻小毛頭也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嗎?
思及至此,讓媽咪了然頓悟,原來,母親是家庭的精神堡壘。媽媽躁動不安的心,會讓如常穩定的生活節奏變得急促紊亂,讓孩子對生活帶來不安定的恐懼感。
美國作家梭羅曾經提到:「若是一天裡有幾個時段可以待在自己的空間,完全忠實的面對自己,真是一大釋放,它們可以讓一天的其他時間變得更活躍起來!」
Bu Bu在《安靜的滋味》一文裡也提到:「在安靜中,人才能擁有足夠的反思空間。」
媽咪,是個喜好恬靜生活的人,如果有個專屬的空間,蜷伏在沙發上,啜飲咖啡,是最幸福不過的事了。
然而,家庭主婦、專職媽媽的工作繁雜瑣碎,多如牛毛,根本不像外界所想像的那麼悠閒自在,想挪出一點可以獨處的空檔,怎麼有可能呢!
「我通常無法刻意為自己挪出安靜思考的完整時段,所以特別喜歡做家事,因為在操作中,不但使家人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與樂趣,也提供了自己心靈安靜的片刻。」 Bu Bu 在《安靜的滋味》一文如是說。
Bu Bu的這番話,媽咪聽進去了。
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既然,無法為自己找到沈澱的空間,那麼,不如藉由做家事來抒發吧!
隨手抓起一塊抹布,跪在地板上,仔仔細細地擦亮每塊磁磚,汗水淋漓之際,潔淨亮白的地板浮現在眼前,剎那間,擾人的思緒煙消雲散,取之而來的是,無限的成就感與幸福,媽咪知道待會家人回到家後,可以開心地光著腳丫子,與媽咪分享這一天的點點滴滴。
「養育孩子需要精力、勇氣和智慧,沒有給自己安靜的時段,如何能轉化每一天需要的熱情與力量。」Bu Bu為教養與安靜之間緊密的關聯下了註解。
在繁忙的生活裡,給自己一段留白的寧靜吧~
專職媽媽,在全心全意地為家人、小孩付出的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善待自己,從忙碌的縫隙裡,擠出一丁點的時間,讓自己可以喘口氣,釋放緊繃的情緒。
惟有懂得享受、體會生活點滴帶來幸福感覺的母親,才會有快樂的孩子,營造出和樂溫馨的美滿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