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媽(媽咪的媽媽)是個傳統的婦女,勤儉持家,相夫教子。深受日本教育影響的阿媽在教養小孩上,極為保護也極為嚴格。她認為小孩子是不打不成器。所以,從小只要我們犯了任何的錯誤,一定二話不說,先賞給我們一頓竹筍炒肉絲;可是,當我們遇到疑難雜症時,她卻搶先一步,為我們解決問題。

  然而,反觀阿公(媽咪的爸爸)。阿公是在單親家庭下長大的,因為從小他的媽媽就過世了。所以,阿公總認為小孩就該像野草般的,任其自由發展,不論外頭是風和日麗或是刮風下雨,都應該自個兒去承擔,不應躲在父母親的呵護之下。

   生活在這般兩極的教養方式之下的我們,在經過無數次的爭吵之後,逐漸和父母發展出雙方都能夠接受的親子相處模式。

   然而,就算是平靜無波的湖水,偶而還是會串起一圈圈漣漪,不管再怎麼和諧的親子關係,總是會有擦槍走火的一天。

   理性的爭吵,能增進彼此的了解;而情緒化的爭吵,卻是把彼此推痛苦的深淵,就如同以下的故事一般。

 

                                           

 

親子代溝》不愛回家的弟弟






【聯合報╱心如】

 
 


大弟常年住在北部,我只有過年期間才能見到他。

曾經詢問他,假日為何不回家?他總是以「太忙了」、「不想和別人擠火車」、「上班很累,假日想休息」等理由來搪塞。所以,家人常常會抱怨他事業心太重、不愛家,而媽媽更是以「沒有這個兒子」來自我安慰。

最近,在和媽媽閒聊中,才發現弟弟不愛回家的原因。七、八年前,弟弟甫自高中畢業,不愛念書的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的放棄升學,選擇去服兵役。在等待兵單的那一年裡,愛子心切的媽媽希望他能夠趁那段空檔去打工,累積社會經驗,做為將來就業的基礎。剛開始,弟弟還願意去打工,可是後來,醉心於畫畫的他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學畫和電腦,發展專業能力。但是,他的這番用心並不為媽媽所了解。

媽媽不斷的對弟弟施壓,希望他能夠乖乖聽話去工作。然而,個性倔強的弟弟說什麼也不肯就範。當親子關係降到冰點時,弟弟憤而說出:「你放心好了,我當完兵之後,就會到北部工作,而且就不會回來了!」弟弟當完兵後,果真實現了他的諾言,到北部工作,從此與家人聚少離多。

聽完這席話,不禁讓我想起「種如是因得如是果」這句話。媽媽總是抱怨弟弟不孝,從來不曾對父母寒暄問暖。可是,她卻沒有體悟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才是形成親子之間疏離的重要關鍵啊。




【2007/09/19 聯合報】 @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nny9987 的頭像
    sunny9987

    簡單‧享受生活

    sunny9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