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0749.jpg

   107.02.26

    如今,我需要的不是人生的導航,而是需要一段能獨自安靜摸索出心中期望的時間。

 

  打從在產房聽到孩子第一聲響亮的啼哭,宣告我成為母親的那一剎那起,我與獨處這件事似乎隨著時光飛逝慢慢的淡而遠去,直至……

 

  天空由橘黃轉成墨黑,星夜緩緩從窗格躡足前來。我呼喚著剛吃飽飯的兒子去洗澡,「好……」兒子聞言,雙手捧著小說,拾級而上,眼睛依然緊盯著書中的一字一句,密切關注著劇情高潮跌起的發展,憂心他一個踉蹌,跌得四腳朝天,希望他能夠交出小說。「不要!」話才落地,兒子抬頭,瞪了我一眼,眼中閃過一絲慍怒,邁開腳步,一溜煙跑進孝親房,裡頭一片闃然無聲,我深怕他一個不小心,弄傷自己,驚慌的敲著門,揪心的喊著:「開門,你躲在裡面做什麼?」那一段日子裡,驚慌失措的我老是想不透一向敬畏鬼神的兒子怎麼會有勇氣將自己隱匿在房間的黑暗之中。

  「男孩遇到問題時,他需要的不是教導,而是他足夠和自己對話的空間和時間,這段時間就像躲進洞裡一樣,所以稱為洞穴期。」作家盧蘇偉先生在演講時說了這段饒富哲思的話,彷若注洋大海中的一盞明燈,指引著迷失在青少年世界的我。

   徐徐踱步至孝親房,環顧臥房四周,除了床、衣櫥和一些雜物之外,空無一物,既沒有3C產品可供玩樂,也沒有危險物品可造成自身的傷害,我不禁莞爾一笑:「既然如此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焦慮不安的牽掛隨之輕輕的放下。爾後,每當戰鼓輕敲,兒子甩頭進房時,我任憑他待在裡頭,獨自生悶氣、與自己對話、偶爾把玩妹妹不小心遺留的小玩物,驛動散亂的情緒藉由獨處帶來的舒適與安全感找到宣洩的出口。約莫半個小時之後,兒子會悄然轉動門把,以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步出房門,繼續和妹妹們嬉戲逗鬧。

    漸漸地,他似乎愛上這種遺世獨立旳孤寂感。有時,會捧著一本喜愛的書慵懶的窩在客廳一嵎的沙發上,讓自己悠遊在字裡行間;有時,讓自己順著一格又一格的圖片說明書,沒入大小顏色不一的積木堆裡,專注地摸索組裝機器人;有時,躺在澡盆裡發呆,在寒氣凜冽的夜晚獨自享受白濛濛氤氳熱氣帶來的溫暖氛圍。

    見到活潑好動的兒子能夠領略靜默的甜美滋味,我自然深感欣慰,但身為國中生的父母不免擔憂,閒置著功課不寫,先去閱讀課外讀物,這樣好嗎?

    曾經要求甫下課的兒子先寫功課再看書,他蹙起眉頭,輕聲喟嘆地向我哀求:「我己經在學校上了一整天的課,難道就不能讓我休息一下嗎?」言談間流露出身心俱疲的無奈,驚悸之餘,也軟化堅持的信念。此後,每晩,兒子在課後都有一段獨自靜處的時刻,任何人都不能打擾。

    漸漸地,我似乎感染上這種遺世獨立旳孤寂感。

    向晚時分,大眼妹和長腿妹去上英文課,獨留我和兒子在家,我們倆各據屋內的一方,各自做自己的事。

    移動游標,點上youtube,大自然音律輕柔地飄送耳畔,夜晚籠罩著一股恬靜閒適的氛圍,繁忙的心,自然沉靜。有時,我會沖個熱水澡,洗滌白日裡的疲憊,有時閱讀,有時備課,有時寫作,大多時候,我會靜靜的、專注的為家人準備一頓簡單、他們喜愛的晚餐。

    日子依然忙碌而繁瑣,藉由一段靜謐、喘息的時光,傾聽內心微弱的聲音,尋找生活美好的樣子,找回努力的動力。我跟隨兒子的腳步愛上這種遺世獨立旳孤寂感,尋回一方清幽的心田。

     嗨,獨處,你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998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