佇足琳瑯滿目的美食,暗自思忖著「這個好吃,那個我不愛」的挑選過程裏,可曾想過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人正餓著肚子,張著無助、迷茫的雙眸,等待一口食物。在臺灣,每人一年平均製造九十六公斤的廚餘量,然而生活的富裕常讓我們看不見、感受不到食物分配不均與過度浪費所導致的糧食危機。
透過影片觀賞,讓學生了解到食物供應鏈:產地、加工製造、銷售通路、消費者對食物所造成的浪費,同時,了解到社會、企業對於剩食的因應之道:即期食品特價、食物銀行,進一步省思我們該如何惜福愛物,愛惜地球賜予我們的寶貴資源。
1.小常識:食物銀行
2.古人的智慧:
李紳《憫農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語譯:勤勞的農夫即使在烈日當空的中午,仍然在田裡辛勤除著草。汗水一滴一滴不斷地落在田地裡面。但是有幾個人知道我們每天所吃的飯,每一粒都是農夫辛苦耕種得來的。
朱子治家格言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語譯:平時用餐時,應當想到一粒米一口飯都是農民辛苦耕種所得,來之不易。使用物品時,要想到一絲ㄧ線,都是養蠶人辛苦養蠶製成。
3.提問
看影片寫心得-台灣剩食之旅
1.從影片中,你覺得什麼原因造成食物的浪費?
2.你可以如何減少食物的浪費?
3.看完影片後,我的心得是
留言列表